松子的一生看似是为周围人所毁,实则不然,怎样的选择决定你过怎样的生活,她本可以做生活的掌权者,为自己而活,无奈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没有主见,为他人操控,为他人而活。导致松子一生悲剧的不是别人,正是她性格上的缺陷。电影其一,刻意的讨好型人格。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做一些刻意讨好他人的事,这是社交常态,但在影片中,松子刻意讨好他人的行为被有意放大。在家中,常年患病的妹妹久美是松子全家人关爱的对象,父亲也总是更照顾久美的感受,生怕什么不好的事物会触碰到她敏感的神经。相比之下松子就显得被冷落了,长期以来父亲的爱大多给了妹妹,她似乎只是家中可有可无的存在,所以她渴望被父亲发现,希望父亲能够因自己的存在而欢喜。于是某天,松子发现父亲在看到自己做鬼脸会露出笑容,在往后的生活中,松子便常常在父亲面前做鬼脸,以讨得父亲的欢心,用当下的话来说,便是给自己找存在感。印象中影片是采用了插叙的叙事方式,我在看到松子在面对上司的指责时露出鬼脸表情的时候十分不解,在知晓前因以后便对她这一行为产生了厌恶感,原因是我个人认为,讨好他人这一行为本身并没有错,但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通过丑化自己来讨好别人的做法实在是令人厌烦,这样做无异于把自己当做笑话呈现给别人看,看笑话的人在笑过以后就忘了,你还是那个可有可无的你,不同的是他们可能会更加轻视你。做鬼脸的松子其二,一生都在寻找依附的对象。之所以说松子没有主见,是因为松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可以依托的对象,导致这一行为的原因也许是松子在家时长期遭到忽视,她希望身边能够有一个陪伴她的人,使其不再孤独。于是松子和一个作家同居了,他喜怒无常,遇事不顺心便会殴打松子,松子则是一味地容忍,丝毫没有反抗的想法,她不需要身边的人对她有多好,只要不是孤零零一个人就好。被殴打的松子作家自杀以后,松子又成为了作家竞争对手的情妇,甚至想要取代对方妻子的位置,可是对方只是跟他逢场作戏,根本没想过为她而放弃家庭。后来,松子又和一个主动与她攀谈的男人同居了,此时的松子大约因为长时间的孤寂,已经开始来者不拒,在发现对方还与其他女人有染之后,情绪终于爆发,在失手杀死了对以后方计划投河自尽,途中遇到了一名理发师,松子与理发师度过了一段短暂而温馨的时光,最终还是被警方逮捕。出狱以后的松子又遇到了自己曾经的学生龙洋一,又是一段愿打与愿挨的同居生活。可见松子的一生都在依附男人而生活,甚至于她与在狱中结识的密友逐渐疏远,原因都是对方有丈夫,而自己依旧是孤身一人。等待龙洋一出狱的松子总的来说,对于松子这一人物形象,我只有“恨其不争”,没有“哀其不幸”,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极端冷血,但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想法,被嫌弃了一生的松子活成了我最不喜欢的模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meijinshen.com/szgx/szgx/1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