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松子_松子种类_松子食品 > 松子挑选 > 正文 > 正文

松子未被满足的,则永远挣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11-26 2:28:41

?

未被满足的,则永远挣扎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看这部电影之前,被告知这是部悲惨的电影,看完会很为女主感到难受,于是我是做好心理准备看的这部电影。确实是部悲伤的电影,但是坦率的说,我却没有被女主角悲情的人生震撼到,或是有太多情绪的体验。我本身是一个看电影经常能看哭的人,但是如此悲剧的片子竟然不但没有把我看哭,而且并没有造成我太大的情绪扰动,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也许与我的工作有关——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我遇到了太多与松子有着相似经历的来访者了,我倾听过她们的内心,共情过她们的感受,陪伴她们去探索,见证过她们的成长——这让我能够跳出情绪的扰动,以一个更加理性的心理学视角,去看待松子的人生。

松子出生于一个表面上结构“健全”,实际上功能紊乱的家庭。她从童年早期就生活在与生病的妹妹争夺爸爸的痛苦中。爸爸偏心体弱多病的小女儿,对松子是极度忽略的。电影中有一幕,幼小的松子看到爸爸回家,兴奋的跑到爸爸面前,期待的看着爸爸手上拿着的礼物盒,但是爸爸面无表情的把公文包给了她,上楼到妹妹的房间,微笑着把礼物拿到妹妹面前。松子失落的站在楼梯下,望着那扇紧闭着的,只属于爸爸和妹妹的房间的房门。父亲把温暖和关爱都给了小女儿,而松子看到的,永远是父亲冷漠或面无表情的脸。在与爸爸唯一一次的单独相处中,松子偶然发现,当自己学着小丑做鬼脸时,爸爸被逗笑了,爸爸冲她笑了!从此以后,这个大多数女孩都不会做的小丑表情,成了松子的招牌表情,无数次的出现在她原本漂亮的脸上----在她想要取悦爸爸的时候,在她成年后被辱骂欺凌,想要取悦他人的时候。

松子的人生很好的诠释了精神分析中“强迫性重复”的概念。

我们都有一种倾向,就是将早期的关系转移到现实关系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修正早期不好的体验,获得新的体验。童年时爸爸的冷漠,忽略,偏心,甚至是精神上的虐待,让松子持续深刻的体验着“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爱的”感受。而松子成年后选择的恋爱对象包括落魄自杀的作家,自卑的有妇之夫,薄情寡义的丧妻男人,懦弱的街头混混......无一例外,都是暴力的,施虐的,没有爱的能力的“渣男”。这些男人像爸爸一样,不能给她真正的爱和情感,他们虐待她,背叛她,抛弃她,让她失落失望,一次又一次的验证着根植于内心来自爸爸的否定与远离。她在恋爱中不顾一切的付出与交付,就如同她童年想尽办法博爸爸一笑。她拼尽全力去爱,其实是无意识的拼尽全力试图修改早期“我是不被爱的”痛苦体验。痛苦使人重复,只有意识到了,被充分言说,重复才可能停止。不幸的是,她到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痛苦的缘由,因此到死都只能够不断重复。

松子的daddyissue显而易见。

不同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情结”是关于孩子和父母的,而这部电影中,是关于爸爸和两个女儿的。电影中给妈妈的镜头少之又少,我甚至疑惑,松子有妈妈吗?松子的妈妈是不是去世了,只有爸爸带着孩子?但其实松子是有妈妈的,只是妈妈在家庭中类似于缺席。电影中看不到任何爸爸和妈妈的互动,也看不到爸爸和儿子的互动,似乎爸爸将情欲全部投射给了体弱的小女儿,松子将情欲全部投射给了爸爸。所以松子嫉妒的,恨的,想要杀死的是她的妹妹,而不是妈妈。

妈妈,每个婴儿赖以生存的客体,却没有出现在松子的内心。

松子的内心幻想中有爸爸,有妹妹,有男友们,但从未出现过妈妈的脸。我心里对此有很多的联想和疑惑。松子和妈妈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松子没有想过妈妈吗?我想,也许“妈妈”从未以一个养育性的客体存在于松子的内心,松子和妈妈之间根本就没能建立起依恋,更不用说安全的依恋关系。或许在早期母婴关系中,松子是经历过巨大分离创伤的,这解释了松子在成年后亲密关系中对于分离,对于被抛弃的巨大恐惧。面对男友的暴力,她说“你打我也没关系”;面对男友的堕落,她说“不管是去地狱还是什么地方,我都跟着他”;与男友做爱的时候,她一遍遍的要求男友对她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只要你不抛弃我,要我怎么样都可以”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特质。

如果松子来找我做咨询,我很可能将她诊断为边缘型。我尝试将松子身上呈现出的边缘型人格特质做一个分类:

1.拒绝体验真实感受,感觉到被抛弃或拒绝。

边缘人格患者通常自我认知能力都很差,他们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存在来体验自己的价值,他们害怕独处,当独处时他们会感觉到强烈的被抛弃和拒绝。在电影中,松子在被男友伤害抛弃后,仍然选择与又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在一起,她说“我已经无所谓了,只要不是一个人”。即使一段关系充斥着伤害与虐待,也无法放弃这段关系,因为孤单的感觉比被伤害还要可怕。

2.持续性或经常性的感觉被掏空,内心空虚或虚假。

年轻时的松子不断的投身到恋情中,年老决定不再爱的松子将食物不断塞进自己的身体里,在我看来,都是对于内心巨大空虚感的填补与逃避。

3.存在冲动及自伤行为。

不少边缘型人格患者存在暴饮暴食,药物滥用,酒精成瘾,性生活混乱等症状。在电影中,松子的性都发生的很轻易,甚至是在她还不确定是否爱对方的时候,性就发生了。

4.无法表达愤怒或过度表达愤怒。

松子很少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当她受到学校的冤枉,老师的侵犯,学生的欺负,男友的背叛时,她都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愤怒。无法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愤怒,边缘型的人很有可能会表现出暴力侵略性行为。当松子无法处理那个把她赚的万赠予另一女人的男友时,她把他杀了。将愤怒付诸于语言而不是付诸于行动,是一种能力,而松子的早年经历,却没能让她发展出这样的能力。以上是我认为松子身上呈现出的比较明显的边缘特征。当然边缘型人格特征远不止以上四点,要诊断为边缘型人格,仅凭这几个特征也是绝不足够的。在此也想提醒阅读此篇影评的朋友们,切勿对号入座,自己给自己贴个“边缘型”的标签。

松子的一生,是被人嫌弃的一生,也是让人敬佩的一生。一生受伤,一生想爱。

松子本来有不错的资质:美丽的长相,性感的身材,热情的性格,乐观的精神,唱歌的天赋……却过着让人悲叹的人生。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里的“社会漂移学说”,有一些原本智商不错,资质不错的人,由于心理问题,从不错的社会阶级不断往下飘移,最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松子的内心从早年起便从未被满足过,“未被满足的,则永远挣扎”。

转载

了解更多

你被触动了吗?

想了解母婴关系对孩子将来心理发展的影响吗?

想了解一个好的妈妈(客体),对孩子内心安全感建立的影响吗?

想了解当婴儿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客体,会产生哪种心理障碍吗?

那又该做些什么去疗愈呢?

欢迎参加9月12日-15日北大丛中的《精神分析之现代理论》。也欢迎将你的感受评论给我们,我们会精选后呈现给大家。

近期工作坊

精选

8月22日《国家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证》心理名师讲团

8月27-30日《IHNMA国际催眠治疗师培训》导师:蔡仲淮(台)

9月12-15日《精神分析之现代理论》导师:丛中(京)

9月26日《绘画艺术治疗公益课》导师:童玉娟(台湾)

10月22-25日《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高阶》导师:邱丽娃(台)

更多课程内容,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
白癜风最好用中药治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meijinshen.com/sztx/172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松子_松子种类_松子食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