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爱如命,至死方歇
作者:蔡可心
生而为人,对不起”这是我在看过电影之前听到最早的一句电影台词,那时候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台词,生活着,怎么会好好的悲观到如此。在拖延症犯了那么久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又重温了一遍。
“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遂自己心愿。”松子最后也许是带着对自己一败涂地的人生感到无奈和绝望去往了天国。从幼年开始,她对世界就充满的爱与热情,她渴望爱人也渴望被爱,渴望身边的世界一团和气。小时候因为父亲只关心长年卧病在床的妹妹她只能扮鬼脸来讨父亲欢心,后来长大了为了给学校和旅馆两边一个交代不得已说自己偷钱被开除,再然后离家出走与作家同居,却目睹心爱的人卧轨自杀,接着与作者劲敌同居,去忍不住向其妻子炫耀,惨遭抛弃,走投无路成为浴室女郎的一姐,却因为手刃合伙人而入狱,遇到黑社会小头目彻底陷入了宁愿被施暴、去买肉、贩毒品,也要跟阿龙在一起坠入二人地狱。
她费尽心思让别人高兴,希望让一切麻烦消失,更希望人们能主动将麻烦跳过,换取快乐的人生。她对生命的热情来自直觉而并非自己的感悟,即使世界回报以冷酷,可她总能找到愈加努力呼吸的理由。可明明那么努力生活的人,却获得的是一场人生的悲剧。她会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你付出了什么”,她对于爱的执著和追求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一个豆瓣上获得最高赞数的短评是这样的,她不明白人生失败的根源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尊来博得并不值得拥有的所谓爱。
我们都只有一次的人生,要么幸福,要么平庸,要么一败涂地。毫无疑问,松子的一生完全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孤独终老。她在和阿龙在一起前这么想着,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可是最终还是没人理解地,孤独地死去。可是回过来看松子的一生,局外人如我们,却不得不羡慕松子一直拥有飞蛾般去爱的勇气,她毫无光彩的生命因为热烈去爱才变得闪闪发亮。诚然,她的性格当中确实埋藏着让人难以忍受的因子,比如不经大脑的思考,盲目的生存,乃至毫无保留的偶尔神经质的爱,可她的光亮是得要旁观她的一生之后才能感觉到的。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自尊和自我实现,只有在上一层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才会有下一层的需求。可是对于幼年就缺失了父爱的松子来说,爱与被爱便是她生命的全部,“从没见过松子这样一点不安,迷惘的人都没有的,只是盲目地活着”,也许作家,理发师,阿龙他们确实都有爱过松子,可是他们的爱与松子的爱比起来,如同萤光和月华的差距,所以没有办法获得足够让她能有安全感的爱的松子,犹如扑火的飞蛾一般,飞奔在各式各样的男人之间。她如何不想就这样获得一份安静的爱情,一个安适的生活呢?可是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齿轮不对,未来憧憬的,和醒来得到的永远都有那么大的距离。
也有人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存在主义的典型,人的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人拥有足够的自由再没有意义的生活中自我造就。人在成长的早期所体验到的极度缺乏的事物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坑洞,没有意识到其存在的人们往往会被其驱使,穷尽一生,只为填补这个莫能名状亦深不可测的坑洞,无论期间多么绝望和无助,也执意要完成。所以说啊,她的悲剧只能怪她,嗜爱如命,至死方歇。
威廉·布莱克说过,“爱并非为自身寻找欢愉,也并非只对自己本身白癜风难治吗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meijinshen.com/sztx/1931.html